鸿运国际

陈启宇:鼓励创新策源,助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

发布时间:2025-01-17 内容来源于: 浏览量:

2025

 两会声音

生物医药作为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,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。进一步打造上海新时代全球生物医药重大战略产业高地,需要各方共同努力,以实现更高水平、更高质量发展。


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1月14日至17日召开,顺利完成各项议程,于17日下午圆满闭幕。会议期间,上海市政协常委、鸿运国际联席CEO陈启宇提交四份提案,从源头创新、康复医疗、多元支付等多方面、多举措建言献策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。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换挡提质期,陈启宇倡导进一步鼓励创新策源,助推上海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。



 此次提案内容受到各方关注,包括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解放日报、新民晚报、东方网、上海证券报、21世纪经济报道、第一财经等在内的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了采访和报道。



>>左右滑动查看更多



“产学研医”合力打造

上海“源头创新”生态圈


陈启宇表示:

先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持续创新。以生物医药为例,全球经验表明,产学研医深度融合是实现源头创新的关键,但目前国内尚缺乏完善的合作机制和政策支持,上海有能力通过创新举措率先实现突破。


陈启宇在提案中表示,生物医药作为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,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。陈启宇认为,尽管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各参与方具备明显优势,但尚未形成深度融合的合作生态。


为此,陈启宇建议,推动企业与大学、科研机构、医院深度融合,打造上海生物医药源头创新生态圈。具体来看,一是建立“产学研医”合作基金。二是推动人才互通机制。完善法规制度,鼓励企业与高校、医院的人才双向流动。三是试点长期战略合作机制。借鉴国际经验,与链主企业签订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,为其在大学和医院设立研发基地提供资金支持。通过政策鼓励自由配对,探索创新联合体、源头创新研究院等形式的合作组织,制定阶段性目标,保障资金和资源供给,形成稳定的示范合作模式。



建立网络完善、层次分明的

三级康复诊疗体系


深度老龄化大势下,如何提升居民的生命质量和体验?


康复医疗可以作为一个答案。如果说临床医学以生存为主要目的,让患者活得更长久,那么康复医疗则是以生活为目的,让患者能活得更有质量。 


继发布《上海市加快发展康复医疗服务实施方案》和《上海市示范化康复医学中心建设方案》后,2024 年,上海又发布了《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方案》,允许外资在沪设立三级康复医院,丰富国内康复医疗服务的供给。


尽管整体上,上海的康复医疗服务走在前列,但陈启宇注意到,现阶段上海的康复医疗行业仍存在可提升之处。一是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规划方面有待改进;二是康复医疗支付模式过度依赖基本医疗保险,尚不完善;三是上海市康复医疗产业化整合度有待提升。


目前上海虽有多个知名康复医养机构,但产学研医的集聚效应缺乏,尚未在国内产生辐射和引领效应。 


基于此,陈启宇建议,建立医疗网络完善、医疗层次分明的三级康复诊疗体系;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石,商业保险为补充,消费医疗为特色的多元化康复支付体系;鼓励上海康复医疗服务和康复产业协同发展。








分享
x

抖音二维码

扫一扫